钧达股份(002865)3月21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3月20日接受33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3月20日下午15:30--17:00通过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公司2022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公司总经理张满良就2022年公司经营情况及2023年发展规划作简要总结2022年,钧达股份通过置出原有汽车饰件业务以及收购捷泰科技剩余49%股权,实现主营业务向光伏业务彻底转型。重组后的钧达股份积极进取,不断突破。在光伏电池行业由P型向N型技术升级迭代的过程中,公司率先行业实现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并凭借技术领先优势不断扩张新产能。2022年,公司产能规模由年初8.5GW提升至年末17.5GW(P型9.5GW,N型8GW)。与此同时,公司通过三期股权激励的实施将捷泰科技约500名核心人才纳入激励对象范围,把员工利益于与企业利益深度绑定,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和发展。业务端,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推动下,光伏行业仍然保持40%以上高增长。尽管硅料价格持续上涨,但光伏电池版块受益于小尺寸电池产能退出市场以及电池技术升级变革的因素影响,行业内大尺寸电池产能出现短缺,电池环节盈利水平持续提升。捷泰科技全年实现电池片出货10.72GW(其中P型PERC产品8.85GW,N型TOPCon产品1.87GW),出货量同比增长88%;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约120%;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约224%,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长,实现快速发展。 2023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窗口期。随着硅料产能扩张到位,原材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产业链成本的下降,有利于刺激光伏产业需求持续增长。电池环节受益于N型技术尚未普及,产能规模相对短缺,电池环节盈利有望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将充分把握行业增长红利,不断聚焦光伏主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产能快速扩张,公司滁州二期年产10GW项目及淮安一期年产13GW项目将分别于二季度、三季度达产,公司产能规模将由17.5GW提升至40.5GW(其中P型约9.5GW,N型约31GW)。作为N型技术领先者,公司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工作开展,保持公司在光伏电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公司将充分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持续开展融资活动,提升资金实力,保障经营发展资金需求。继续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不断加强投资者交流,积极传递企业价值与声音。通过持续稳定的生产经营,不断创造价值回馈广大投资者。 二、公司管理层就投资者关注问题进行交流互动
【资料图】
问:公司2023年一季度N型电池的盈利及供需情况
答:2023年一季度与2022年相比,随着公司滁州二期项目的顺利推进,公司产能规模相比去年大幅提升,公司产品出货量预计相应提升。公司产能变化的情况有利于经营业绩的提升,一季度具体出货量及盈利情况请持续关注公司2023年一季度报告内容。
问:公司目前P型产品与N型产品的客户结构如何?
答:当前光伏电池行业正由P型向N型升级迭代,下游组件客户纷纷布局N型产能。公司与市场下游主流组件厂商均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公司P型产品与N型产品客户大部分一致。
问:目前市场N型TOPCon电池较P型PERC电池享有1毛以上溢价,公司对TOPCon电池溢价及后续价格趋势如何看待?
答:2023年,随着上游硅料产能的扩张到位,硅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有利于带动光伏产业链成本的下降,刺激行业需求的增长。电池环节因N型技术尚未普及,大尺寸电池产能相对短缺,电池环节盈利有望保持。N型电池在转换效率、双面率、衰减率等方面较P型电池具有显著优势,与P型电池相比,N型电池产品因性能优势享有一定溢价。当前N型电池市场供不应求,其溢价将持续保持。
问:行业众多电池企业布局下游组件业务,公司在组件业务方面是否有考虑?
答:电池作为光伏行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决定着光电转换效率,影响着光伏发电成本。光伏电池是未来光伏行业竞争的核心,公司将持续聚焦于光伏电池领域,通过聚焦资源,深耕光伏电池行业,保持电池环节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在光伏行业未来竞争中掌握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持续发展。
问:公司对于2023年经营情况的展望?
答:2023年,随着硅料产能的扩张到位,原材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 产业链成本的下降有利于刺激行业需求的提升,预计2023年光伏行业仍将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光伏行业的利润分配有望由上游段向下游组件、电池端倾斜。电池环节的产能扩张受制于N型技术尚未普及的因素影响,实际供应总产能相对市场需求,依旧处于相对短缺状况,电池环节盈利有望持续提升。其中,N型电池受益于技术红利因素影响,将获得更高收益。2023年,公司滁州二期年产10GW项目及淮安一期年产13GW项目将分别于二季度、三季度达产,公司产能规模将由17.5GW提升至40.5GW(其中P型约9.5GW,N型约31GW)。随着公司产能规模的快速提升以及N型产品占比提升,公司及经营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问:公司N型电池降本增效的路径有哪些?
答:公司在当前TOPCON产品基础上,通过SE等技术的导入提升产品转换效率,同时对行业前沿技术保持探索及储备,持续保持公司在N型电池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降本方面主要是从管理降本和结构降本出发,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问:N型硅片紧张是否影响公司TOPCON产品的出货?
答:2023年硅料产能大幅增加,近几年行业内硅片产能也大幅提升。 与市场需求相比,硅料、硅片产能处于相对宽松状况,硅片供给不存在问题,公司N型TOPCON产品生产不存在供应问题。
问:公司与客户结算模式是怎样的?账期大概多久?
答:公司产品销售采用现款现货方式进行,并不存在账期。部分客户通过不超过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进行货款支付,公司所收银行承兑汇票均为市场上主流银行承兑汇票。
问:资产负债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高的原因,主要是会计处理的原因所造成。 2021年上市公司收购捷泰科技51%股权时,由于双方之前没有股权关系,财务报表层面按照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方式,将收购溢价确认为商誉,上述处理不影响公司的归母净资产。2022年收购接捷泰科技49%股权时,由于捷泰科技已经是上市公司子公司,本次收购不按照企业合并进行处理,而是将收购的溢价冲减公司的归母净资产,同时由于收购少数股权导致本期货币资金或少数股东权益同步减少,也提高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实际上公司经营业务以捷泰科技开展,捷泰科技资产负债率为76%左右,处于行业正常水平。
问:公司定增项目进展如何?
答:公司拟通过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的形式,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募集不超过27.76亿元,主要用于加强研发投入及产能扩张。目前项目正由深交所审核,后续公司将根据审核进展情况,持续披露相关信息。
问:公司如何评价PE路线和LP路线?
答:PE路线和LP路线是N型TOPCON电池的主要路径,目前走PE路线实现量产的TOPCON产品规模较小,并无太多量产数据可供参考,仍需要进一步等待更多量产数据进行评估。公司目前采用的是LP技术路线,从2022年9月份产品量产到现在,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结合公司N型TOPCON产品的量产情况,公司倾向于LP技术路径。
问:公司上饶基地产线未来会通过技改,升级为TOPCON产线么?
答:公司上饶基地PERC产线有预留TOPCON升级改造的物理空间,但公司将从PERC产品市场变化、投资成本、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等多方面综合研判考虑,最终决定未来是否对PERC产线进行升级改造。
问:公司目前淮安一期项目建设进度及投产计划是怎样的?
答:公司淮安一期项目目前正按计划推进当中,预计2023年三季度达产。
问:公司在技术储备方面,选择什么技术路线?
答:公司于2022年9月底率先完成N型TOPCON电池的量产,并通过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目前公司正积极探索储备下一代N型TOPCON电池技术,与此同时,也对HJT、钙钛矿等不同技术的研究进展持续关注。公司并不押注某一单一技术路线,而是对有高性价比和量产前景的技术路线进行充分调研、技术论证、有策略的进行布局。公司将时刻关注行业前沿技术的进展情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自身在N型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问:公司是否采用颗粒硅所制作硅片进行电池片的生产?如果有,产品性能如何?
答:公司并不特别关注采购的硅片是否使用颗粒硅,公司通过严格的硅片入库、检测等流程,关注所采购的硅片是否符合公司生产技术要求,以及公司生产的电池片是否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问:2022年1-4季度,公司电池产品毛利率的分布是怎样的?如何看待2023年电池产品的毛利率?
答:2022年,受益于小尺寸电池产能的退出以及N型技术的变革等因素,行业内大尺寸电池产能出现短缺,电池环节盈利逐季提升。公司电池产品一季度毛利率约为9.86%,四季度约为13.63%,全年平均毛利率11.66%。 2023年,随着上游硅料产能的扩张到位,硅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电池环节由于N型技术尚未普及的因素影响,电池产能相对短缺,盈利有望保持。 2023年,公司产品结构以N型电池为主,有利于公司获得超额技术红利。也有利于公司毛利率水平的持续提升; 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伏电池片及汽车饰件产品。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参与单位名称 | 参与单位类别 | 参与人员姓名 |
---|---|---|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公司 | 赵隆隆 |
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公司 | 陈宪 |
华润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公司 | 哈含章 |
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基金公司 | 熊琳 |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公司 | -- |
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公司 | 刘龙威 |
润卿基金 | 基金公司 | 崔泽宁 |
瑞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公司 | 孙兆辉 |
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基金公司 | 范昭楠 |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证券公司 | 生寒晓 |
上海证券 | 证券公司 | 刘清馨 |
东兴证券 | 证券公司 | 洪一 |
东北证券 | 证券公司 | 金佳音 |
东吴证券 | 证券公司 | 徐铖嵘 |
中信建投 | 证券公司 | 任佳玮 |
中银证券 | 证券公司 | 李天帅 |
华鑫证券 | 证券公司 | 罗笛箫 |
国信证券 | 证券公司 | 王昕宇 |
国盛证券 | 证券公司 | 杨凡仪 |
国融证券 | 证券公司 | 刘杰 |
国金证券 | 证券公司 | 张嘉文 |
天风证券 | 证券公司 | 张欣 |
广发证券 | 证券公司 | 朱林涵 |
招商证券 | 证券公司 | 张伟鑫 |
西部证券 | 证券公司 | 汪小东 |
长江证券 | 证券公司 | 任佳慧 |
北京金泰银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阳光私募机构 | 王厚恩 |
中荷人寿保险 | 保险公司 | 尹西龙 |
安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 QFII | 罗璐 |
上海景富投资 | 其他 | 高岗 |
国调战新投资管理(安徽)有限公司 | 其他 | 张向韬 |
红杉资本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 | 其他 | 闫慧辰 |
长江绿色发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其他 | 张晓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