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生讲生死”,清明节进行生命教育挺好的-当前快播
2023-04-04 20:50:35 红网


(资料图片)

□郭元鹏

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个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里,宁波不少学校都会开展生命教育主题课堂,引导学生们孝敬长辈、珍惜当下。4月3日,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实验校区203班执教老师潘扬飞,正在上一堂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特别的是,她让学生们以可视化的形式将生命的长度呈现在了一张纸上,生命之短、流逝之快在看似单薄的纸上表现得淋漓尽致。(4月4日《现代金报》)

这堂“小学生死课”,不少人认为“很扎心”。原因在于内容“一针见血”:从死亡瞬间的案例,讲到“父母终究会离开我们”;从疾病痛苦谁也躲不开,讲到生命的时长。老师还给学生放了一段视频,镜头里扫过了从咿呀学语的1岁婴儿到白发苍苍的100岁老人,百年光阴浓缩在了短短的两分钟里,学生们的表情从轻松到凝重。似乎,这些内容对于懵懂的孩子,对于天真的孩子“十分残忍”。

一堂“生死课”让不少孩子哭泣了,让不少孩子沉默了,让不少孩子感叹“回家我要抱抱爸妈”。有人说,小学生还小,他们不知道生命的真谛,他们不知道生命的残酷,他们“还只是个孩子”,讲得如此透彻,讲得如此清楚,讲得如此毫无保留,是不是“早了点”?会不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还有人认为,给小学生“讲生死”不是不可以,而是需要“把握节奏”,没必要“言无不尽”,需要慢慢来。

即便“生死课”很扎心,其实也没必要“欲言又止”,我们不妨让生命教育大大方方讲起来。生命教育是不能缺位的教育,只有让孩子们知道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他们才能更好地去珍惜生命,去珍爱健康,关注安全。眼下,一些不良儿童读物、儿童绘本以及短视频,早就进入了孩子的视野,我们一边需要清理这些“文化的杂草”,不让不良“死亡文化”侵袭孩子,一边需要引导孩子正确认知生命,从而形成“心理的防火墙”。其实,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孩子更能健康地长大,这是对不良“死亡文化”的抵御。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畅谈“父母还能和我们生活多久 ”,则是倡导孝道文化,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深刻道理。老师动情地说:“假设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那么人生总共也就不到三万天,仅900个月。”孩子们计算了“父母生命的时长”之后也严肃起来。有的孩子表示:要好好听爸妈的话,要从现在就孝敬父母, 这何尝不是生命教育的美好收获?

“给小学生讲生死”,其实并不早,就要大大方方讲起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