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北伐)。他考虑到以往多次北伐,都是与魏军对峙许久之后,因粮草不济,无奈退兵的。因此,诸葛亮从公元231年第四次伐魏失败后,就开始在黄沙休兵劝农,并制作木牛流马,运输蜀地的粮食。同时,他还训练新兵,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
【资料图】
公元233年冬天,诸葛亮将粮草运输到汉中前线,并在斜谷口集结大军。又过了一年,到了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感觉经过三年的准备,已经"万事俱备",于是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诸葛亮率大军走斜谷道,出武功山,占据五丈原,占据渭水南岸,并在此安营扎寨。
诸葛亮为了解决粮草不足问题,采用了两套方案,就是提早囤积粮草和在渭水南岸就地屯田。因此,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不缺粮草的。可以这么说,蜀军这次因为什么原因退兵,也不会因为粮草不足而退兵。
因此,司马懿拒不出战,也不是想要和诸葛亮拼消耗,赌诸葛亮大军粮草不济,而是赌诸葛亮什么时候垮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时,由于年岁已大,为蜀汉日夜操劳,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有一句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是我们的诸葛丞相太敬业了,为了工作,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
他在出征时,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太乐观了。军中事情繁多,诸葛亮身体更差了,到了八月份,诸葛亮病情日益严重。他为了逼迫司马懿出战,于是派出使者,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穿的衣服和首饰,笑话司马懿不敢出战,干脆当一个女人算了。
司马懿看了女人穿的衣服后,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压下心中的怒火,笑着向使者致谢。接着,司马懿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等情况,好像是非常关心的样子。使者觉得这不是军情,于是如实向司马懿说道:"诸葛公夙兴夜,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
司马懿听完后,心中有了底,对旁边的人说道:"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诸葛亮派使者送给司马懿女人穿的衣服,本来想要激怒司马懿,结果却被司马懿套路了,让司马懿得知自己事情多,饮食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活不了多久了。这更加坚定了司马懿拒不出战的决心,他赌诸葛亮快死了,在诸葛亮死后,蜀军群龙无首之时,给予蜀军致命一击。
而诸葛亮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为何不撤兵了,他也是在赌一件事,那就是盟友东吴那边的进展情况。原来诸葛亮在出征前,为了消灭曹魏,早已派出使者,和孙权约定好,想要和东吴同时出兵,夹击曹魏,使曹魏首尾不能相顾。当时曹魏占据肥沃的中原,实力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因此,蜀汉和东吴夹击曹魏。
一个国家,最忌讳的就是两线作战,首尾无法相顾。如西楚霸王,就是因为两线作战,一边和齐国打,一边和汉王刘邦作战,最终败亡的。因此,诸葛亮也在赌一件事情,那就是东吴那边战场是否有突破,能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如果东吴战胜了曹魏,和诸葛亮对峙的司马懿军队也会慌乱,说不定不战而逃,这时,诸葛亮就能够占据主动权了。司马懿再带兵有方,也不一定能够约束住手下了。然而,令诸葛亮失望的消息传到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两军前线。原来孙十万(孙权外号)还是那么不争气,他听闻诸葛亮出兵讨伐曹魏,吸引曹魏主力部队,才准备配合诸葛亮,攻打曹魏。
换句话说,孙权只是碍于双方结盟,不好意思拒绝诸葛亮联合伐魏的要求,这才同意出兵。他率领大军,亲征合肥,其实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得知魏明帝曹叡亲自率大军来救援合肥后,孙权就撤兵了。他连曹叡大军的影子都没见到,就跑了,这还不如上次十万大军败于张辽的八百之众。
《三国志·明帝纪》: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
结语
司马懿在赌诸葛亮身体越来越差,会早死,而诸葛亮也在赌,赌东吴战线有所突破。结果是司马懿赌赢了,诸葛亮大限已到,病逝在五丈原前线,而诸葛亮赌输了,孙权还没有见到曹叡的影子,就撤兵了。